高中三年级学生要依据我们的条件,与高中阶段学科常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与考查的常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征,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办法。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1.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一
集合的分类
集合科依据他含有些元素个数的多少分为两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如“方程3_+1=0”的解组成的集合”,由“2,4,6,8,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是可数的,因此两个集合是有限集。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如“到平面上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于所有点”“所有些三角形”,组成上述集合的元素不可数的,因此他们是无限集。
2.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二
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地方关系,一般无需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与所求角的余弦值的关系。
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括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括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什么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5.注意计数时借助列举、树图等基本办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3.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三
1.有关平行与垂直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很多的、反复遇见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第一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知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剖析与概括,学会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借助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断定两个平面平行的办法:
依据概念--证明两平面没公共点;
断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由概念知:“两平行平面没公共点”;
由概念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假如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样它们的交线平行”;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4.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四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的平方根
3、正方体
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
a-长,b-宽,c-高S=2V=abc
5、棱柱
S-底面积h-高V=Sh
6、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7、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1/2]/3
8、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
h-高,V=h/6
9、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
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
11、直圆锥
r-底半径h-高V=πr^2h/3
12、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3
13、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6=πh2/3
15、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h2]/6
1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12,
V=πh/15
5.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五
函数图像
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曲线C1:f=0,关于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0=0);
曲线C1:f=0关于点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0;
若函数y=f对x∈R时,f=f恒成立,则y=f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函数y=f与y=f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6.高中三年级数学上册要点复习 篇六
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g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函数,则f+g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函数。
2、若f为增函数,则-f为减函数。
3、若f与g的单调性相同,则f[g]是增函数;若f与g的单调性不同,则f[g]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假如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概念,则f=0,假如一个函数y=f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0。
2、两个奇函数之和为奇函数;之积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和u=g复合而成的函数,只须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样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的概念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可以表示为f=1/2[f+f]+1/2[f+f],该式的特征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