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学习成效 构建常识框架

点击数:544 | 发布时间:2025-01-23 | 来源:www.fpgsrc.com

    英语:量化词语量,打牢语法常识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同学的复习重心要放在英语上,确保天天有2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复习的内容主要以单词、长难句和阅读理解为主,其中时间约为单词1小时,阅读1小时。

    英语复习的重点在打牢语法常识和记忆词语,同时建议精读英文文章,需要整理要紧的生词、固定搭配与剖析核心长难句,复习语法,争取做到语法无盲点。

    应该注意的是,在基础阶段英语词语的积累并无需很多做题,而是需要很多阅读。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复习规划,要量化你的训练,比如规定天天看一个单元的单词,同时阅读多少篇文章,重点在于过阅读巩固词语和语法。

    从3月起,同学们就能选择一本词语书,把这本词语书平均分成10个单元,天天早上早起15分钟,晚上晚睡15分钟,借助挤出来的时间看单词。而第一遍和第二遍的词语阅读仅需看,无需背。把不认识的单词挑出来,词义只看1、第二个核心意思即可。如此一个月下来大概可以看三遍词语,3个月不间断下来至少有八九遍,如此词语关要突破下来是没多大困难程度的。

    词语复习到了5、六遍,也就刚好在5月左右,在对词语有了肯定的认知基础后,阅读理解比重可以开始渐渐上升。具体来讲,要掌握把词语的认知、难句的剖析、篇章的把握和解题的套路这四个层面“合四为一”。阅读要采取“精读”,文章的数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充分吸取每一篇文章的精华,做到词语可以理解记忆,难句可以剖析翻译,篇章结构掌握梳理,自己提炼出每段的大意和篇章的主旨,进而理出文章的行文脉络。做错的题目要剖析错误,尤其是要做好错误笔记,反复训练直到没词语、语法及逻辑的盲区。

    数学:消化公式、推理和定理

    针对大多数理工科、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5月是数学的首轮复习时间,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里需要学会的入门知识点,并配以简单题目的训练来理解巩固所学。

    所以在这个阶段,考生要紧的是培养考虑能力,有考虑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往大脑中储备很多公式、推理和定理等,并逐步掌握灵活运用。假如在这个阶段之后碰到题目还要翻书查阅公式,显然复习是没达到预定目的的。同时,数学的复习也不要一上来就使用题海战术,做题量不是该阶段衡量复习成效的一个必要标准,留待到第二轮和未来的复习再侧重于做题。

    考研数学考试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考查的是对基本定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会与综合应用能力,而极少会出现偏题和怪题。所以考生第一应很准确、、完整地理解需要学会的入门知识点,然后掌握综合运用这类入门知识点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参考书目方面,推荐同学们仅需筹备两种复习提纲,一种是教科书,比如公认的数学典型教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另外一种就是考研辅导讲师们的一些典型教程,同学们需要依据我们的需要来进行组合选择。

    而在整体要点的把握上,建议同学们直接根据上一年的考试概要进行复习,由于近几年数学考试的范围变化不大,所以复习的时候严格根据考试大纲上需要的“会”“理解”“学会”的要点来把握就能了。

    专业课:梳理整体常识框架

    对于很多同学头痛的专业课复习,5至6月都可以作为专业课复习的启动时期,重点在于整体常识框架结构的梳理,形成大概的认知轮廓即可。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而言,5月需要启动专业课复习。具体的复习规划方面,建议参照目的院校专业的指定参考书开始第一轮简单阅读。可以使用“走马观花式”和“笔记法”两种容易见到的复习办法:先较为粗略地进行第一轮阅读,对课本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要太过纠结细节,目的是在短期内对专业课内容先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轮的深入阅读。但同时应该注意,同学们每看完一个章节之后,要花上一点时间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要掌握用我们的语言把要紧的要点简练地概括出来,列成条目。对于统考类的专业,同学们还可以先结合上一年的考试概要认真剖析一下历年考试的范围,任何考试只须给了考试概要就等于给考生划定了考试范围,超纲的可以不看或者粗略地扫一遍。尤其是像法硕、心理、教育、历史等专业,基本上超纲题是不会出目前试题上的。

    应该注意防止3个学习的误区:一是一拿到书就开始背,而在理解方面浅尝辄止二是纠结于细节的理解,费时,丧失重点三是在没搞懂参考书的基础上就补充太多的专著性资料。

    在本阶段,笔者我认为,参加专业课辅导班的意义不大。一是成本过高,二是战线太长。专业课前期的学习必须要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自己先把参考书进行一次学习和总结,形成我们的理解认知之后,到七8月时再适合结合老师的辅导来进行个性化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建议同学们可以以周为单位拟定做复习规划。同学们可以把五一假期作为阶段调整期,试着拿一套近3年内的考试练手,知道考试的大体困难程度,并依据个人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复习计划。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